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自1684年(康熙二十三年)至1790年(乾隆五十五年)之間,清廷的決策集中於偷渡與攜眷入台問題,並曾五禁五弛。此非當局之無主見,實為當時台灣正值快速開發時期,人力需求甚殷,偷渡台灣的情形普遍,乃為高人口壓力的反映。(參考資料:http://hakka.ncu.edu.tw/Hakka_historyTeach/abstract_detail.php?sn=173)
清代歷任臺灣府臺灣縣羅漢門縣丞(參考資料:http://nrch.culture.tw/twpedia.aspx?id=24044)
「有唐山公,無唐山媽」,唐山並非指今日河北唐山,而是指中國大陸。這話說的是過去清代台灣社會因有嚴格的「渡台禁令」,導致當時從大陸來台的漢人中男多女少,而有漢人男性與平埔族女性通婚的現象,意謂著今日多數台灣漢人身上都有平埔族的血統。(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hk01.com/%E8%97%9D%E6%96%87%E4%B8%AD%E5%9C%8B/475171/%E6%AD%B7%E5%8F%B2%E6%8E%A2%E7%A7%98-%E6%9C%89%E5%94%90%E5%B1%B1%E5%85%AC%E4%B9%9F%E6%9C%89%E5%94%90%E5%B1%B1%E5%AA%BD-%E6%8F%AD%E5%AF%86%E6%B8%85%E4%BB%A3%E5%8F%B0%E7%81%A3%E5%8E%9F%E6%BC%A2%E9%80%9A%E5%A9%9A%E7%9C%9F%E7%9B%B8)
羅漢腳與有應公廟(參考資料:書名–手繪圖解台灣史,出版社–西北國際,作者–李光欣編著,謝婉婷/DT_design插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