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儘管所謂內地延長主義已經行之有年,但日本據台以來一直到在太平洋戰爭爆發(1941年12月8日)之前,台灣人都不須要當兵。倒不是日本人對台灣人特別優惠,而是對台灣人不放心。不過,在中日戰爭爆發後,1937年秋天起,日本人已開始在台灣徵用軍伕以擔負軍中雜役。之後,台灣人也有部份被徵調擔任翻譯人員,隨軍派往華中、華南及東南亞,加入日本的戰地工作。
太平洋戰爭爆發後,原本不要台灣人當兵的政策開始改變。1942年(昭和17年)4月實施「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」,開始向台灣人募兵。1942年第一回募兵時,共有425,921人台灣人應徵,錄取1,020名左右的志願兵,錄取率是420分之1,約等於100名男子當中就有14人申請。1943年的志願人數更多,共有601,147人應徵,錄取1,008名,錄取率約600分之1。1944年應徵人數759,276人,錄取人數2,497人,錄取率約300分之1。「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」自開始實施到1945年廢除為止,總計共募得志願兵5,500人。
1942年6月中途島之役日軍大敗,戰況對日本轉趨不利,日本當局因兵源缺乏,乃於1943年又實施「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」。第一回有316,097人申請,錄取3,000訓練生徒。「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」於1944年7月廢除。至廢除為止,共募得海軍志願兵11,000人。綜合上述陸、海軍募兵制的實施,共有16,500名台灣青年加入日本軍隊作戰。(參考資料:http://distance.shu.edu.tw/taiwan/ch23/ch23_sec02.ht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