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台灣史100件大事

台灣史100件大事-33後藤新平奠基殖民地建設

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
  後藤新平在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任內,進行土地調查、戶口普查及風俗習慣調查,推展生物學的殖民政策,促進科學、農業、工業、衛生、教育、交通與治安警察等發展,並收編抗日份子,攏絡臺灣的門閥士紳,奠定日本在台灣往後的統治基礎。
  台灣舊習慣調查–後藤新平為了徹底尊重台灣舊習慣,首先他展開大規模調查。1900年,後藤新平聘請京都帝國大學教授岡松參太郎,於1901年成立臨時台灣舊習慣調查會,後藤新平自己擔任會長。1903年,京都帝國大學教授織田萬加入調查會。途中,織田萬對調查的對象太龐大、複雜,而有些氣餒,後藤新平勉勵他說:「這是為了世界文化,而且只有日本人能做。」
  都市計畫及改善基建–後藤對臺灣的建設始於醫療和衛生的改善。後藤新平決定在各個城市建設排水設施和進行都市計畫,1896年8月,經後藤邀請,英國人威廉·K·巴爾頓(William Kinnimand Bunton)赴台,對台灣排水系統進行調研,1897年4月,台灣各地開始進行市政改造工程。1898年台灣總督府內設立台北市區改正委員會,都市計畫方案的起草也隨即開始,1905年方案通過。後藤新平在台期間,未受任何干涉,獨自領導實施了台北市區改正、自來水-排水管道鋪設、鐵路建設、港口建設、公共建築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。(1898年台北自來水道工事竣工,台灣史上有自來水)
  道路、鐵路、港灣改善–在後藤新平主持下,台灣建築了1.8公尺寬的道路5千5百公里,超過1.8公尺寬的道路2千9百公里,超過5.4公尺寬的道路8百公里,超過7.2公尺寬的道路80公里。後藤新平成立台灣鐵路部,自己擔任部長。1908年,台灣縱貫鐵路完成,比當初預定的還要提早兩年。日本剛開始統治台灣時,軍用水道只有基隆與淡水兩處,後來在後藤新平積極推動下,台灣的上下水道比日本國內還要早完成。
  建立製糖產業–在產業上,後藤新平選定了在臺灣原本就有基礎的糖業,引進新式製糖技術、經營模式及大量資本,促使臺灣糖業發展,以期產量能達到日本殖民母國的需求。(參考資料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E%8C%E8%97%A4%E6%96%B0%E5%B9%B3)

後藤新平對台灣的影響
1898年,台灣開始有自來水
1905年,有兩座自來水廠
1899年,台灣第一個金融機構-台灣銀行正式創立
1900年,設立台灣第一家新式製糖廠
1903年,設立台北電氣作業所
1905年,台灣首座水力發電所
1908年4月,長達405公里的縱貫鐵路全線通車
1911年,阿里山鐵路完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