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台灣史100件大事

台灣史100件大事-3台灣開始轉口貿易

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
  荷蘭人來台灣最主要的目的,當然就是東印度公司成立的目的─商業。當時荷蘭人佔領的主要地區,是台灣西南部的嘉南平原,這個地方盛產梅花鹿,鹿皮是荷蘭人絕不鬆手的商品。此外,嘉南平原上有兩項經濟作物:一為稻米﹐一為甘蔗。因此,米和砂糖是除了鹿皮之外的兩項輸出大宗。1636年左右起,台灣的砂糖年年輸往日本,1658年台灣的砂糖產量達17,000石,不僅滿足日本的市場,還進一步銷往波斯(今伊朗一帶),運往巴達維亞以及荷蘭本國。
  荷蘭統治時期的台灣﹐已經出現以出口為導向的商品經濟雛型﹐與當時中國大陸強調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截然不同。台灣史的專家黃富三就曾指出:「台灣一進入歷史時期即躍入以貿易為導向的海洋文明體系。…由荷人充當『首動者』(Prime mover)角色﹐貿易竟成日後台灣歷史與社會發展的持續性特色﹐而有別於自足導向的中國封建農業經濟」。(參考資料:http://distance.shu.edu.tw/taiwan/ch05/ch05_sec02.ht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