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,至1895年《馬關條約》割讓予日本為止,共212年,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。(參考資料:https://kknews.cc/history/kxzx4mq.html)
台灣的或棄或留成為關鍵問題,也是朝臣爭議的焦點。然而,這過程長達8個月的棄留台之辯,仍需康熙帝的最後裁決,而影響皇帝意向的關鍵,則在於攻台將領施琅的意見。
施琅曾 3 度上疏請示台灣的棄留問題,1683 年(康熙 22)12 月 22 日所上《恭陳台灣棄留疏》中的條陳可謂集大成者,疏中力陳棄留台灣的利弊得失。在施琅的力爭保台下,1684 年(康熙 23)4 月,淸廷於台灣設一府三縣,正式將台灣收入版圖。
棄留台灣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値得爭辯的問題,在於台灣自古以來就不在中國的版圖之內,一向被中國歷朝視為海外蠻荒之地。(參考資料:https://taronews.tw/2019/06/20/374898/)
1683年,清朝並不強大的水師,為什麼可以輕易的征服台灣(參考資料:https://kknews.cc/zh-tw/history/4p65bg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