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台灣史100件大事

台灣史100件大事-4荷蘭人在台大量輸出鹿皮

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
  荷蘭殖民台灣之後,開始與日本、中國商人競爭鹿皮貿易,直到1633 年日本鎖國,輔以荷蘭統治範圍擴大,鹿皮取得的數量激增,荷蘭人漸漸獨佔了台灣的鹿皮市場。1638 年,該年約輸出15 萬張鹿皮至日本,甚至有因船腹限制而無法運出的情形,可見數量之鉅。此後所確立的鹿皮貿易網絡,作為當時台灣豐富的天然資源,輸出獲利的情形當然並不因政權轉換而有所更替,其後西班牙人、鄭成功勢力與後繼的清國政權,同樣也視鹿皮為重要的貿易商品,尤其以輸往日本為大宗。輸出的數量,也由荷治初期的年20 萬張、荷末的3 萬張到清治期間的年9000張,直至雍正時期因數量不足出口而消失在國際貿易的商品之中。(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lca.org.tw/column/node/3642)

分類
台灣史100件大事

台灣史100件大事-3台灣開始轉口貿易

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
  荷蘭人來台灣最主要的目的,當然就是東印度公司成立的目的─商業。當時荷蘭人佔領的主要地區,是台灣西南部的嘉南平原,這個地方盛產梅花鹿,鹿皮是荷蘭人絕不鬆手的商品。此外,嘉南平原上有兩項經濟作物:一為稻米﹐一為甘蔗。因此,米和砂糖是除了鹿皮之外的兩項輸出大宗。1636年左右起,台灣的砂糖年年輸往日本,1658年台灣的砂糖產量達17,000石,不僅滿足日本的市場,還進一步銷往波斯(今伊朗一帶),運往巴達維亞以及荷蘭本國。
  荷蘭統治時期的台灣﹐已經出現以出口為導向的商品經濟雛型﹐與當時中國大陸強調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截然不同。台灣史的專家黃富三就曾指出:「台灣一進入歷史時期即躍入以貿易為導向的海洋文明體系。…由荷人充當『首動者』(Prime mover)角色﹐貿易竟成日後台灣歷史與社會發展的持續性特色﹐而有別於自足導向的中國封建農業經濟」。(參考資料:http://distance.shu.edu.tw/taiwan/ch05/ch05_sec02.htm)

分類
台灣史100件大事

台灣史100件大事-2西班牙殖民北台灣

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
  十六世紀末以來,不僅荷蘭人覬覦台灣,當時在遠東海面上進行商業競爭的西方國家各勢力,幾乎都看上台灣。台灣的位置,正處於葡萄牙船航向日本,及南洋、明帝國的船航向菲律賓、日本船航向南方、荷蘭船及西班牙船通往日本及明帝國等諸條航線的中繼點,因此16世紀末以後,台灣成為國際競逐的對象乃勢所必然。其中尤其是西班牙與荷蘭在遠東的貿易競爭中,台灣成為他們爭奪的重要戰略要地。
  由於航行於馬尼拉與明帝國之間的西班牙商船,屢次遭荷蘭船隻襲擊截捕,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乃於1596到1597年之間,先後三次上書西班牙國王,建議佔領台灣,以維護馬尼拉和明帝國之間交通之路。1598年,攻台計劃果然付諸行動,駐馬尼拉的西班牙總督,派出軍艦2艘,士兵兩百餘人,出航馳往台灣,卻因中途遇上颱風而折返。不過西班牙人想進佔台灣的計劃一直沒有放棄,當他們發現他們的競爭對手荷蘭,竟然在遠東已與英國組成聯合艦隊,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遂於1621年計畫派出軍隊攻佔台灣,以作為對付荷、英聯合艦隊的據點。此一計劃反而促使荷蘭人先下手為強,而於1624年先行佔領南台灣。
  1624年,荷蘭人捷足先登進入南台灣。使西班牙在貿易方面感受極大的威脅與不安,乃在1626年由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施爾瓦(Fernando de Silva)派遣兩艘軍艦及所需軍備,於5月5日從呂宋出發攻台。因南部早一步為荷蘭所佔,遂沿台灣東岸北上。11日抵達今台北福隆附近的東北角,而將之命名為Santiago,後來音譯為現在的三貂角。12日進入現在的基隆港,而將港口命名為「至聖三位一體港」。16日,西班牙於現在基隆的和平島舉行佔領儀式,並在島上建築「聖薩爾瓦多城」,正式佔領北台灣。(參考資料:http://distance.shu.edu.tw/taiwan/ch05/CH05_SEC04.HTM)

分類
台灣史100件大事

台灣史100件大事-1荷蘭人占領台灣

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
  澎湖之戰,亦作風櫃圍城戰,該戰事發生於明朝天啟四年(1624年)。
 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天啟二年(1622年)冬季,趁汛防澎湖的游兵回航,便乘隙拿下澎湖,並在風櫃尾的蛇頭山築城(風櫃尾荷蘭城)。天啟四年(1624年),時任福建巡撫南居益對私佔澎湖的荷蘭發動戰爭,明軍歷時半年多仍久攻不下風櫃城,最終是靠海商李旦居中斡旋,荷蘭方才同意撤軍、歸還澎湖,並拆毀風櫃城,轉往福爾摩沙發展,才開啟台灣的荷蘭統治時期。(參考資料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BE%8E%E6%B9%96%E4%B9%8B%E6%88%98)

  荷蘭人占領台灣,使據有菲律賓呂宋島的西班牙人大為緊張,深恐荷蘭人會阻斷了呂宋島與日本的貿易航 線。1626年,西班牙派出艦隊沿東台灣北上,繞過三貂角,進入基隆港,占領社寮島(今和平島), 築「聖薩爾瓦多城」(San Salvador),在北台灣建立了據點。1628年,又佔領滬尾,築「聖多明哥城」 (Sant Domingo,今紅毛城),與荷蘭人分據台灣,互相形成對峙的局面。(參考資料:http://www.tonyhuang39.com/tony0554/tony0554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