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台灣史100件大事

台灣史100件大事-62土地改革

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
  國民政府在中國正面臨共產革命,國共內戰激烈進行著,中共以「土地改革者」的姿態逐漸贏得廣大農民的支持,而國民黨政府已從南京撤守遷往廣州,在節節敗退之下,台灣是他們可能即將退守的目的地,因此,若不在台灣積極進行土地改革,爭取農民支持,恐怕在人心向背上,無法抵抗中共的宣傳攻勢。基於此,台灣的土地改革在1949年初,陳誠繼魏道明接掌台灣省政之後,已到了勢在必行的時刻。
  台灣此次的土地改革,分三大步驟實施,第一階段是1949年的4月至7月之間推行三七五減租;其次是1951年實施公地放領;第三是1953年實施「耕者有其田」。在此之前,台灣史上有兩次土改,一次是清末劉銘傳辦理清賦事業,結果失敗;第二次是日本治台初期廢除大租戶,完成初步土改。
  為何國民黨的土改,在大陸上無法成功,來台灣卻能推動得起來呢?
  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是,因為國民黨政府在大陸時,統治階級與地主階級是重疊的,自己要改革自己,會失去許多既得利益,談何容易?但在台灣,做為統治階層的國民黨政府是外來的,而地主階級則是本地的,改革起來當然就得心應手了。(參考資料:http://distance.shu.edu.tw/taiwan/ch26/CH26_SEC02.HTM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