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台灣史100件大事

台灣史100件大事-42二林事件與台灣農民組合

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
  「二林蔗農事件」發生於公元1925年,日治時期大正14年(距今92年前),台中州北斗郡(彰化縣二林鎮)二林地區的蔗農,因當時台灣總督府的《甘蔗採收區域制度》及《糖業獎勵規則》,由於立法的不週延,執行面的偏差,蔗農被溪州糖廠及其買辦,嚴重的剝削壓詐。
  當時在二林開業的醫師李應章(臺灣文化協會理事兼二林地區幹事),在鄉間為農民做醫療及文化啟蒙。接觸到農村生活的艱困,發現勞資的不公不義。他召集感同身受的親朋好友,發起組織「二林蔗農組合」,以向林本源製糖會社協調交涉,要求給予蔗農對生產物的處分權、農產收購合理價格、公平評量的監督權等,以保障農民權益。卻屢遭糖廠傲慢粗暴的拒絕,以致造成蔗農抗拒收割。因日警強力干預介入,而引發震驚台灣與日本政府的「二林蔗農事件」。當時有93人被捕,其中39人被起訴,經歷三審公判,處分25人有罪,刑期4月至1年不等。
  此乃台灣島上有史以來,第一次的有組織,有策略的農民抗爭運動。事件過後,全島蜂起組織各地區蔗農組合,再就是台灣農民組合。因事件的後續影響深遠,尤其冗長的訴訟審判過程中,更有日本本國的學者、勞農黨律師來台參與,為此事件主張公平正義,嚴然成為國際事件。是以,「二林蔗農事件」亦是台灣農民運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(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872935069433235/posts/1473414652718604/)

日人辯護士與臺灣農民運動

  簡吉、趙港等農組成員與日本農組取得聯繫,徵得多位日人律師同意,邀請擔任農組顧問,其中,對臺灣農民運動影響最大的就是辯護士布施辰治、古屋貞雄及麻生久等人,他們不僅是律師,也是日本自由法曹團的成員。
  布施辰治是日本宮城縣人,對日本及朝鮮的工農大眾的遭遇寄予同情,積極為他們辯護。古屋貞雄是日本山梨縣人,1919年9月畢業於明治大學法科專門部特科,同年10月通過辯護士考試,1921年成為自由法曹團律師,積極支持朝鮮、臺灣等地的農民運動。(參考資料:https://www.ntl.edu.tw/public/Attachment/85161446594.pdf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