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台灣史100件大事

台灣史100件大事-26走西仔反

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
  西仔反戰役,是指1884年8月5日至1885年6月13日中法戰爭期間,法國遠東艦隊與清軍在臺灣北部與澎湖之間發生的戰役總稱。包括基隆戰役、淡水戰役、澎湖戰役。
  「西仔」指法蘭西;「反」通「叛」是戰爭動亂的總稱。「走西仔反」則是為了躲避戰亂。(參考資料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A5%BF%E4%BB%94%E5%8F%8D)

  清法戰爭是1883年至1885年間大清帝國與法國為越南主權問題而爆發的戰爭,而西仔反戰役是指清法戰爭期間,於1884年(清光緒10年)8月至1885年(清光緒11年)6月,法國遠東艦隊與清軍在台灣北部與澎湖之間發生的戰役總稱,下分基隆戰役滬尾戰役澎湖戰役
  「西仔」指法蘭西;「反」通「叛」,是指戰爭、動亂之意。「清法戰爭」以前在歷史教科書稱為「中法戰爭」,對台灣近代史影響重大,不但強化了劉銘傳在朝廷的地位,更促成了台灣建省。
  西仔反戰役肇始於清法戰爭期間,法國希望取得基隆煤礦作為船艦能源,以便封鎖東南沿海,進而威脅中國沿海各大城市,也藉機佔領台灣,增加日後談判的籌碼。清朝了解到臺灣的戰略重要,故派欽差大臣兼福建巡撫劉銘傳來臺督戰。法軍戰艦駛入基隆開砲,清軍予以還擊,為西仔反戰役揭開序幕。(參考資料:http://tamsui.dils.tku.edu.tw/wiki/index.php/%E6%B8%85%E6%B3%95%E6%88%B0%E7%88%AD%E8%A5%BF%E4%BB%94%E5%8F%8D%E6%88%B0%E5%BD%B9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