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台灣史100件大事

台灣史100件大事-15郁永河入台考察

用台語說台灣的歷史音檔

  臺灣第一本遊記文學,是三百年前郁永河所寫的《裨海紀遊》。郁永河於康熙36年(西元1697年) 來台採硫,事後寫了一本小書,記載他這次來台的所見所聞。郁永河因《裨海紀遊》這本書而名留歷史,被譽為是臺灣遊記文學的開創者。(參考資料:http://www.tonyhuang39.com/tony0400/tony0400.html)

  最初,郁永河自府城(臺南)出發,隨行給役者凡五十五人,他乘著犢車經過新港社、嘉溜灣社和麻豆社,見識到府城附近土著聚落的改變。接著他由半線社到大肚社、牛罵社,渡過大甲溪,到達宛里社。這段路程他印象深刻,他記道:「經過番社皆空室,求一勺水不可得;得見一人,輒喜。自此以北,大概略同。」其實這就已觀察出大甲溪是當時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另一分界。從竹塹社到南崁社的路途中,他吃盡了苦頭,沿路未見一人一屋,感到當地「非人類所宜至也」。亦即反映出十七世紀新竹一帶未開發的景觀。到達淡水社以後,郁永河遂在關渡附近暫居數月,上山考察硫磺礦穴,歷經茅棘,發現各地多為森林的原始景觀。(參考資料:https://thcts.sinica.edu.tw/themes/rc14.php)

  《裨海記遊》,又名《採硫日記》,為清朝官員郁永河所著,書中描繪17世紀的台灣風土民情,並在當時採礦處今北投龍鳳谷有碑誌之。(參考資料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A3%A8%E6%B5%B7%E7%B4%80%E9%81%8A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